主讲人: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,国家心理咨询师、家庭教育指导师;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,具有心理学、社会学、教育学多重背景,自2008年攻读心理学,多年的学习精神分析,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,擅长于各类型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,生涯规划和人际关系.对于治疗惊恐发作及焦虑抑郁经验丰富。郭利方老师15001244661咨询方式
作为一位心理咨询师,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案例:一位妈妈因为抑郁,每天蜷缩在沙发上看手机,孩子原本活泼的天性逐渐被沉默取代;一位爸爸陷入情绪低谷,连孩子放学后的拥抱都变得敷衍,孩子开始用叛逆和逃学来对抗这种疏离。这些画面让我意识到,抑郁症不仅是个人的痛苦,更像一把无形的刀,正在悄然切割着家庭最珍贵的情感纽带。
数据显示,全球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抑郁症,而超过40%的抑郁症患者家庭中,孩子会出现焦虑、行为障碍甚至学业下滑。这种影响并非偶然,当父母无法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时,孩子会像被风吹动的树叶般摇摆不定。他们开始质疑"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?","爸爸是不是对我失望了?",这些疑问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孩子的自我价值感。
展开剩余48%去年接触过一个12岁的男孩小杰,他的父亲在三年前确诊抑郁症,原本每天陪他打篮球的父亲,现在总在深夜独自抽烟。小杰的成绩从班级前十跌到倒数,却总说"老师说我不努力"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他开始用刀划伤手臂,因为"感觉不到任何温暖"。这个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,当父母的情绪世界崩塌时,孩子会陷入更深的孤独深渊。
抑郁症带来的影响往往比想象中更深远。它会破坏家庭原有的情感节奏,让温暖的拥抱变成冰冷的沉默,让充满期待的眼神变成疲惫的回避。这种变化会形成恶性循环:孩子感受到的冷漠会加剧父母的自我否定,而父母的自我否定又会加深对孩子的疏离。就像一个破旧的跷跷板,两端的重量失衡让整个家庭失去平衡感。
改变并非一蹴而就,但我们可以从微小的行动开始。每天抽出15分钟专注陪伴,哪怕只是和孩子一起看云朵的形状;学会用"我"开头表达感受,比如"我最近情绪不太稳定,但我会努力陪你看动画片";当发现孩子出现异常时,不要急着责备,而是先观察他们是否在用独特的方式寻求关注。这些看似简单的改变,往往能成为修复关系的起点。
请记住,抑郁症不是个人的失败,而是需要全家人共同面对的挑战。当我们愿意承认这种影响,并主动寻找改变的方法时,那些被切断的情感连接,终将在耐心与理解中重新生长。你是否也注意到,最近和孩子相处时,某些细节正在悄然改变?
发布于:安徽省展博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